地区:广西省桂林市永福县地方志
书名:光绪永宁州志
卷数:全十六卷
作者:清高日华 联丰修 刘汉镇纂
版本: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
格式:据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文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74.54 MB
页码:330双页
广西省桂林市永福县地方志, 光绪永宁州志,十六卷,清李重发修,高日华、联丰增修,刘汉镇增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李重发,云南鹤庆州人,进士,道光五年(1825)任知州。高日华,号蔚青,云南昆明人,进士,光绪八年(1882)任知州,倡修州志未成,移置柳城,不及一月卒于任。联丰,号裕斋,正白旗人,光绪九年(1883)任知州。刘汉镇字静珊,永宁州(今广西永福)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考永宁,明洪武间改名古田县。弘治五年(1492)壮族首领率农民起义,正德间壮族韦银豹起兵,占领古田县城,转战十余州县,屡败官兵,给明朝极大打击。隆庆初年,明朝调集大批官兵,镇压了历时五十三年之久的农民起义,以后平定之功,改古田县为永宁州。民国二年(1913)改为永宁县,三年(1914)改称古化县,二十年(1931)改名百寿县,1952年撤销并入永福县。州志创始于嘉庆间刘登瀛,道光五年李重发任永宁知州,复修州志,据明崇祯间州守马光的钞本《纪略》,参与旧志和《通志》,删繁补缺,考订详明,志成于道光六年(1826)。光绪九年,知州联丰集州中人士,摭拾旧闻,仍前牧李重发创修之旧,补续成编,悉依原本录之,新增处下注“新增”二字。历一年多,于光绪十一年(1885)刊刻成书。《永宁州志》全志共十六卷。光绪永宁州志卷首联丰序、李重发原序、刘登瀛草序,卷一新旧凡例、图纪、增训典,卷二至卷三舆地志,卷四至卷六建置志,光绪永宁州志卷七田赋志,卷八至卷十职官志,卷十一兵防志,卷十二选举志,卷十三人物志,卷十四至卷十六艺文志。光绪永宁州志艺文志中载殷正茂《平定古田记》、张翀《平古田大功碑》、林廷机《讨平古田记》、唐执中《古田升州记》等,是研究明代广西壮族农民起义及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民国间石印本。
光绪十一年永宁州志,今天能见到的最早本子是重刊本,系木刻六册,为光绪二十二年本子。光绪永宁州志版面双线边框,框高19.1厘米,宽26.8厘米。花口,写“永宁州志”字样,单鱼尾,版心写如“卷十六 艺文志 十一(页)”。整页为18行,每行21字;半页为9行,每行21字,字体端正、墨迹清晰。该志第一册封底有“光绪乙酉年重刊”字样,为桂林杨鸿文堂刻刷。有民国广西省第二区图书馆的签章,编为“民政厅第60号”。本子在1998年11月4日被修补,保存较好。
我们今天所见本子应在光绪乙酉年即十一年刻本的基础上在光绪二十二年增修的本子。因为光绪永宁州志序言除原有三篇序言外,增加了时为永宁知州的李鸿宾的序言。落款题为“光绪二十二年仲冬,山左李鸿宾文卿氏谨序”。李鸿宾说:“乙未春,鸿宾选牧是邦,岁腊莅任,虑方物之无目,教养之无由,得州志十六卷,凡山川民物一目了然。”还表彰了自己开垦荒田,劝民积谷,办义学等功劳。看来李鸿宾到任第二年就增修了原来的州志。原来石印本州志没有李鸿宾的序言,石印本的十六卷《艺文志·诗部》也不见李鸿宾和他的儿子李恩赐的诗作。而光绪二十二年刻本第一卷有李鸿宾州志序言,第十六卷艺文志则增加李鸿宾父子的诗作和当时为李鸿宾幕僚的临桂人廖振祥的诗作。
令人惊奇的是,在光绪二十二年永宁州志的十六卷,自20页开始上白处有毛笔添加清代咏唱永宁州的诗文,在29页即李鸿宾的诗作的上白处写着批语说:“查该牧原是一布商,因其婿之力有修河功,来补吾邑,吾邑何辜来此贪财好货之官也,且该牧父不能称判,辄敢窃他人之作而刊石。奸虐吾民,复污史吏目,……该牧题刻诸多出于伍树双及其子之手。”
该卷30-31页上白处有添加文字,记录李鸿宾父子及其属下为非作歹的劣迹,说李鸿宾作知州,问讯诉讼,不分青红皂白,上堂先打告状人五百大板,人送恶号“李五百”,可见该志可能是李鸿宾父子为留名千古,而在原志刊刻11年后重刻。故题有光绪二十二年仲冬序言。而且后加李鸿宾父子及幕僚的诗的十几张纸页上,版心缺少“艺文志”3字,和前面格式明显不同。
而在新编《鹿寨县志》有覃荣寒事迹,里面也提到光绪年间当地地主韦麟阁因农民抗租,而勾结当时永宁知州李鸿宾派兵镇压暴动农民。[5]可见李鸿宾官迹恶劣,为民不齿,在民国重刊石印本时或者当时还有光绪十一年原木版或志书存在,保持了光绪十一年刻本的内容原貌,而没有采用经李鸿宾窜加的光绪二十二年本为底本。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地方志编纂的重要工具。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地整理、存储和传播地方志的内容,提高地方志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可以为地方志的跨地域、跨时空的研究提供便利,促进地方志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