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康熙12年高唐州志》全十二卷 清刘佑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山东省聊城市《康熙12年高唐州志》全十二卷 清刘佑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插图 山东省聊城市《康熙12年高唐州志》全十二卷 清刘佑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插图1

地区: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地方志
书名:康熙12年高唐州志
卷数:全十二卷
作者:清刘佑纂修
版本:康熙十二年(1673年)刻本
格式:据日本中文古籍善本特藏 原书原貌彩色高清PDF电子影印版下载
大小:102.03 MB
页码:365双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地方志,康熙高唐州志共十二卷。清刘佑纂修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刘佑字云麓,曲周人,贡生出身,康熙十二年(1673)任高唐知州。刘佑莅任后,公余之暇,即网罗遗事,拟重修志。惜旧志无存,不能循其统绪。后得朱华胤由浙中觅寄故志二册,而脱落漫漶,一半不可识。刘佑获此遗编,稍觉有所依据,以便续加修辑,适朝廷有普纂邑乘之命,乃延集州中耆老,谘询旧闻,采辑新事,遂成新志。《高唐州志》康熙十二年刻本。康熙12年高唐州志全书十二卷,分为:卷一地理志,卷二建置志,康熙12年高唐州志卷三武备志,卷四田赋志,卷五职官志,康熙12年高唐州志卷六选举志,卷七宦迹志,卷八至卷九人物志,康熙12年高唐州志卷十至卷十一艺文志,卷十二诗部。康熙12年高唐州志志纲目明晰,体例完备,每志前皆有小序,取材宏丰,论述精审。康熙12年高唐州志不足之处有二,一是艺文志所载太繁,艺文之外,又设诗部一门,殊觉冗杂不伦;二是武备志中仅载兵燹、守城定乱纪略二目,而无兵防等重要条目的记载,殊觉空泛。

康熙十二年(1673年)《高唐州志》共十二卷,由时任知州刘佑奉旨纂修,继明嘉靖志而作。始于康熙十一年,康熙十二年修成梓行。卷前载刘佑序。正编分地理志、建置志、武备志、田赋志、职官志、选举志、宦绩志、人物志、艺文志九门,内辖六十九目,共十二卷,约二十万字。

经过高唐县史志办的不懈努力,终于查找到清康熙十二年 (1673) 《高唐州志》的下落。该部志书的发现,将高唐可以查阅到的确切资料提前近200年,填补了明末清初高唐的历史空白,为研究高唐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重要根据。

在发现康熙十二年(1673年)《高唐州志》之前,高唐所能见到最早的志书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高唐州志》,也就是说,1836以前的高唐历史无史料查证。清康熙《高唐州志》的发现,不仅把高唐有据可查的历史从1836年拉回到1673年,而且还让众多珍贵史实浮出水面。

据了解,康熙十二年(1673年)《高唐州志》共十二卷,由时任知州刘佑奉旨纂修,继明嘉靖志而作。始于康熙十一年,康熙十二年修成梓行。卷前载刘佑序。正编分地理志、建置志、武备志、田赋志、职官志、选举志、宦绩志、人物志、艺文志九门,内辖六十九目,共十二卷,约二十万字。

《武备志》内,记明末清初兵事活动非常详细。内附《守城定乱纪略》,详细记载了清朝初期数支农民义军攻打州城的事迹,可补他书不足。如:书中就记载了明末清初高唐本地的战事,高唐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顺治五年,因高唐大乱,失城三次,杀掠最惨,民多风鹤。”并有兵燹,记述了高唐历史上因战乱所造成的破坏,并附胡应征守城纪略、于四周定乱纪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高唐的军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填补了高唐明末清初军事篇的历史空白。

高唐人才辈出,历史许多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晋文公重耳在避难时曾在高唐居住,为纪念他,高唐人为他建立晋文公祠。清康熙《高唐州志》对这一史实记载道:“晋文公祠:在州署西,公为公子时,避骊姬之难时,齐尝舍于此,后人因为立祠焉。”

“除了这些历史名人在高唐留下足迹外,又在清康熙《高唐州志》中发现多位曾到过高唐的历史名人,这都是过去高唐志书中查不到的。”史志办主任张传庆介绍说,三国时关羽曾在高唐辅佐过刘备就是一大新发现。过去的志书中有关于刘备落难时曾任高唐尉的记载,史料上明确记载道:“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献帝末为高唐尉。后帝于蜀。”

既然刘备在高唐当过县令,那么关羽是否也在高唐留下过足迹呢?尽管史学工作者艰难查找,却一直没查到关羽在高唐的有关史料。清康熙《高唐州志》在介绍高唐的关帝庙时发现这样的记述——“关帝庙:在城西门内,高唐在汉隶平原郡,王从昭烈为高唐尉,故建庙于此。”“‘王从昭烈为高唐尉’一句就体现出刘备在高唐时,关羽就在身边辅佐。”张传庆进一步解释,“王”指关羽,“从”是辅佐之意,“昭烈为高唐尉”,即蜀汉昭烈帝刘备在高唐任的官职为“高唐尉”。“由此足见关羽也曾在高唐留下过足迹。”

高唐名胜古迹众多,康熙《高唐州志》对这些都有详细的记述,明清时期,佛教不断壮大。作为高唐名寺大觉寺,在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由南京北巡时就曾驻跸于此。在康熙《高唐州志》的州治新图明确标记了大觉寺的具体位置,在其记述中说:“大觉寺,在州治东南。唐创,宋延佑间修,明洪武间僧正福林,永乐僧正禧润、道春,成化十九年僧正正簋皆重修葺之……”这些都为我们探寻大觉寺的遗迹留下了可靠的证据。

冷兵器时代,人们依靠坚固的城池来保障安全。历任知州以保障百姓的安全为首要任务,所以在城池中多次记述州城的加固、增修。清康熙《高唐州志》中关于城池的记述验证了高唐没有北城门的传言。在清康熙《高唐州志》中对高唐北城门有“城北面旷无居民,其门启闭无常,且多潴水,不便往来,今塞焉。”的记述,意思是高唐城过去有四个城门,因为城北居民稀少,所以北门不经常打开,并且经常蓄水,不方便往来,当时已经堵塞。由此,高唐无北城门之说得以佐证。

高唐梁村兴国寺塔的建筑年代已无考,清代《高唐州志》中把它称为“宋塔”,从其建筑格局看也应为宋代遗物。1986年对塔基进行维修时,在距地表5米深处挖掘出土的明成化十四年“敕赐重建兴国寺碑记”碑身半通,碑帽一块,说明此塔在明代曾经维修。

高唐县历史悠久,古建筑众多,主要有梁村塔、高唐文庙、旧城文庙、文庙影壁、迎旭门、高唐钟鼓楼、石雕塔。

(1)梁村塔 位于梁村镇梁村街东。创建于唐贞观年间,明、清曾维修,平面呈八角形,青砖砌筑,共13级。高37.5米,塔基占地面积33平方米。第一层系重檐,檐下设斗拱,北有门洞。二层以上每层4个门洞,塔顶为全葫芦状。塔北10米处有古槐1株,故有“唐塔宋槐”之说。现为地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高唐文庙 坐落在县委招待所院内,原名“文昌宫”,又名“启圣祠”,过去是供奉孔子的地方。据《高唐州志》载:文庙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370年(明洪武三年)、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42年(乾隆七年)多次重修扩建。现存大殿,面阔5间,进深4间,占地面积275平方米,为歇山式建筑。顶部正脊前后除用黄绿琉璃瓦砌出三个菱形外,其余均为灰瓦。檐下头拱,均为装饰性的附件,并非承担重力的实拱,明显为清代建筑风格。

(3)旧城文庙、文庙影壁、迎旭门 坐落在高唐县旧城镇,为原清平县遗留下来的古代建筑。 旧城文庙,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4间。占地面积277.8平方米,单檐灰瓦歇山顶,1173年(金大定十三年)建。文庙后还有古柏6株。文庙影壁在文庙南,相距100米。影壁高5米,宽10.25米,厚1.27米。整体灵架式用大方青砖修成,琉璃瓦盖顶。中间有一圆绿色花边琉璃饰件,上有烧制的“太和元气”4个大字。在方青砖上有乾隆“二十五年”的戳印。旧城迎旭门,为原清平县城之东门。门洞上方中央有匾碑一块,上书“迎旭门”。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刻嵌。迎旭门残存南北长15.5米,东西宽12.9米,整体为青砖砌筑。

(4)高唐钟鼓楼 位于北湖路与鼓楼路交汇处西侧,原名鼓楼,1453年(明景泰四年)知州赵玉始建。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知州谈熔重修,改名奎光阁,新铸铁钟悬于重九之日,人曰谈公楼。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知州徐宗干重修之,又增置鼍鼓、大云磬等物。上层塑魁星像,东廊有前贤题诗勒石。 钟鼓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由楼基和两层主楼组成,总高15米,为当时县城内最高建筑,有“高阁凌云”之称,是高唐县的象征。楼基是青砖砌成的长方形高台,占地120平方米,南北长10米,从下往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7米。台上四周建有高1米的女儿墙。顺街辟拱行通道,形似城门,宽4米,高5米,深10米,供行人车马通行。楼基西面南侧有一小拱门,门内为登楼的唯一台阶通道,楼基之上为主楼,全部为木结构,柱梁椽檩纵横交错,卯榫衔接,环环相扣。主楼的下层为大厅,南北长8米,东西宽6米,高4米。东西有廊,环楼8根立柱支撑飞檐。上层地面4米见方,高4米,为悬钟之处。在建筑形式上承袭宋、元楼阁之貌,结构上基本保留了明初的建筑风格。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震波及本县,钟鼓楼受损,为防险,经政府批准于8月拆除。

(5)柴府花园 位于东北湖畔,古建筑群。据《高唐县志》记载,柴府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为后周世宗柴荣之5世孙柴荣皇城私宅,后毁于兵燹匪患。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驻跸于此。柴府四面湖水环抱,花园式建筑,前门、中厅、后寝、回廊均为宋代建筑风格。整个建筑面积为938.48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西辟花园,东为柴府。柴府为二进院,步入津池即为主厅,主厅面阔5间,歇山式,灰瓦顶,吻兽相配,宋式彩绘相宜,飞檐排角,古色古香。院东西建有回廊、亭、轩、水池。后院为后寝殿,面阔5间,歇山式,东西厢房各3间。西为单体院落,有角门与东院相通。步入朱红大门,迎面为仿古戏楼,面阔3间,宋代歇山式建筑,两侧耳室各1间。此院是戏剧爱好者活动的场所。

(6)大觉寺 位于东南湖畔。高唐史之春秋,西汉置县,地处南北通衢,东西要道。自齐始,为西鄙之重镇,史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秦王李世民为成就霸业,征伐四方,挥师东进,亲率三军,力克高唐。命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监造高唐州城大觉寺及舍利塔,彰显千秋功业。

地方志的研究可以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和文化遗产。通过对地方志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地方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社会变迁等问题,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山东省聊城市《康熙12年高唐州志》全十二卷 清刘佑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古籍收藏网
山东省聊城市《康熙12年高唐州志》全十二卷 清刘佑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积分50
立即购买

上百万部古籍尚待上架,添加客服微信:AB360066-----可代找各种版本的县志、海外版孤本古籍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注:支付成功后会自动返回本页 显示下载地址,或手动返回刷新本页。

付费后下载链接若是失效联系客服微信:ab360066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