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地方志
书名:民国无棣县志
卷数:全二十四卷 首一卷
作者:侯荫昌等修 张方犀等纂
版本:民国十四年排印本
格式:据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文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67.23 MB
页码:547双页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地方志,无棣县志二十四卷 首一卷 侯荫昌 等修 张方犀 等纂 民国十四年排印本。张寅清有二子,长子是增生张方圻,次子即修纂《无棣县志》(民国版)的张方墀。
张方墀(1850-1928),字丹忱,号秋阳,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人,一等第二名,大挑二等,拣选知县,例授“文林郎”,曾在无棣希贤书院、无棣县立高等小学堂、无棣县师范讲习所任教,遍树桃李。他纂修的《无棣县志》资料翔实,为民国所修志中之佳本。
张方墀满腹经纶,殚见洽闻,且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初事教育,遍树桃李,相继以读者,迩遐竟赴。废科举前,在无棣希贤书院任教,教学态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为无棣培养了诸多人才,“学子欢洽,书声朗朗,人才云集,高足辈出”。光绪三十年(1904年),知县杨增辉创办无棣县立高等小学堂(堂址在原希贤书院,后迁县城东南关大觉寺东侧),特聘张方墀出任首任堂长,并主讲“读经讲经”“格致”等课目,兼及历史、训诂。
1922年冬至,张方墀有感于无棣县志年久失修,与无棣县立高等小学校教习韩文华集录了部分先贤文稿取名《无棣文征》后,决心续修无棣县志。1923年,经无棣县公署批准,召集部分志同道合的文化界人士商议,决定成立专门机构,由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无棣县知事侯荫昌主修,张方墀纂修,其他人分任协修、核对、采访等职务。他们多渠道筹集经费,按分工广泛征集资料,精心研究志稿,克服各种困难,几经寒暑,于1924年冬完成初稿,又多方征求意见进行修改,1925年夏付印。
民国《无棣县志》六册,约三十万字,分十五个专志,二十四卷:首一卷,《疆域志》《建置志》《爵秩志》《赋役志》《学校志》《兵防志》《典礼志》《选举志》和《宦绩志》各一卷,《人物志》四卷,《烈女志》二卷,《祥异志》和《风土志》各一卷,《艺文志》六卷,《丛志》一卷及末一卷。民国无棣县志卷首有无棣县境全图、新县治(县衙)平面图、无棣八景图及例言等。资料翔实、内容丰实,可补旧志之缺,可充国史之无,被誉为民国纪年地方志书之翘楚。
1925年夏,《无棣县志》付印后,张方墀回乡暂居。1926年,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无棣县县长李凯鹏请张方墀到县公署做客,谈书讲经。数月后,又聘张方墀到无棣县师范讲习所讲授国文等课目。1927年回乡,栖居碣石山之阴,辟地数亩,遍植树木,又拟开辟菜园,因凿井不成而废。后,以读书自娱,怡养颐和。对子侄辈,循循善诱,咸获桑梓敬仰赞誉。
张方墀一生著述颇富,编著有《易书周礼仪》《春秋音注》《周礼仪礼解注》《六子通言》《王涣洋五七言古体唐诗续选》《姚姖传五七言金体唐诗续选》《宋·洪迈万首绝句选补遗十二》《松阴之含诗文集》等,其《王氏殉难记》《东牟先生传》《王澹泉先生传》等载《无棣文征》。“文革”十年,张方墀生前所藏家珍、典籍史册及著述手稿等荡然无存,唯《无棣文佂》《无棣县志》尚完整无损,为新编史志提供资征,亦为后人研习无棣历史文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张方墀传承“仁孝布德”家风,一生以俭朴好学为表率,治家本忠厚诗礼训子孙,故将“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十字定为后代继世之序,载之谱书,承袭至今。
张方墀嗣子张玉琦,字昆山,举人,张方墀堂侄,北洋学堂毕业,曾任直隶州州判官,民国后曾任盐山县县长。张玉琦仅有一子张忠濂,即张建。张建,生于1925年,中共党员,1943年参加革命,从事抗日地下情报工作,曾参加胶济西线、淮海、渡江、上海、大西南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1987年离休。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据高井村老人讲,早年高井村不但有“昭武都尉”张士营的大墓、大旗,还有张士营府邸,正门上方、屋檐下,高悬“昭武”匾额,正堂内供奉着朝廷封官授爵的诰敕有数道之多,彰显着府邸主人生前之显赫、死后之殊荣。
地方志的研究可以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和文化遗产。通过对地方志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地方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社会变迁等问题,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