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地方志
书名:道光乐清县志校注版
卷数:十六卷
作者:清鲍作雨修、张振夔纂
版本: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
史部:方志类
格式:高清PDF电子版
类型:中国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89MB
页码:1235页
《道光乐清县志》是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的地方志,是在我国方志学产生后纂修的一部重要著作。与以往的志书相比,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在乾隆以前,地方志一般由文官修撰,限制较为严格。同时,方志被归类为地理学的一部分,如《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地理类别。这样的分类结果阻碍了方志学科的发展。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期间,文字审查十分严厉,一般文人学者都从事考古和训诂等领域的研究,不敢涉及其他领域。史学研究和考据成为主流。著名学者龚自珍在《咏史》中感叹:“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另外,由于乾隆以后政府财政紧张,雍正七年(1729)颁布的地方志修撰规定也有所放宽。乾嘉时期,方志学开始兴盛起来。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会稽(今绍兴)人,是当时著名的史学家。他提出了“志乃史体”的观点,认为国史和方志的关系就像《春秋》与各国史记之间的关系一样,国史记载整个国家的历史,而方志则记载一个地方的情况。他将地方志归属于史书的范畴,为修撰方志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著有《文史通义》,解决了方志的体例、内容等重要问题。他还参与了《和州志》、《亳州志》、《永清县志》、《天门县志》、《湖北通志》等地方志的修撰,被学界认为是方志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体例严谨,备受重视。在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的影响下,后来修撰的方志都相对完善。梁启超称他为“方志之圣”,认为“方志之学成立,实自实斋始”。
道光《乐清县志》按照历史书的规格编写,包括志、掌故、文征三个部分的内容。这正是章学诚在《方志立三书议》中提倡的“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这样,地方志才能成为“国史羽翼”。刘荣玠称其为“义例一准史法,凡天地人物莫不详著于篇,真可通于史矣”。孙诒让评价道:“在吾乡地志中足称善本,自汤成烈《永嘉志稿》外,莫能与方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