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地方志,光绪《新修潼川府志》三十卷,清阿麟修,王龙勋等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阿麟,正黄旗汉军人,监生,光绪二十年(1894)任潼川府知府。王龙勋,四川三台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
此《新修潼川府志》开局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次年成书付梓。因有乾隆旧志为基础,还有历朝纂修的府属各县志乘可以稽询,此光绪府志的纂修就比较顺利。书首除了序跋外,另于修志衔名后附刻了“征引书目”,自《钦定四库全书提要》到《知非斋文集》,凡三百余种,这也是清末民初纂修志书的一个特点,把为修志而搜集引用、参考之古籍文献列目于志首,以说明史料之来源,少者数百,多则上千,体现出官修史志有利的条件。而“征引”如此众多书籍,在清代以前各种志书的纂修中并不多见,因为囿于当时历史条件限制,为纂修一府一州之志而要集中数百种有关书籍,是非常不容易的。
此《新修潼川府志》为四川省最后纂修的一种府志,内容丰富,各门类记事较为详实。《新修潼川府志》全志分十门五十五目,约55字。具体目录为第一卷舆地志一:沿革、沿革表、疆域、形胜;第二卷舆地志二:山川上、山川下;第三卷舆地志三:城池、公署;第四卷舆地志四:关隘、津梁、堤堰;第五卷舆地志五:祠庙;第六卷舆地志六:寺观;第七卷舆地志七:冢墓;第八卷舆地志八:古迹;第九卷舆地志九:金石;第十卷舆地志十:风俗;第十一卷食货志一:田赋、户口、仓储;第十二卷食货志二:盐法、茶法、物产;第十三卷学校志一:庙学、学额;第十四卷学校志二:书院、试院、学田;第十五卷选举志:进士、举人、武科;第十六卷经籍志: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第十七卷纪事志:历代兵事;第十八卷武备志:兵制、驿传、铺递、团练;第十九卷职官志一:题名;第二十卷职官志二:宦绩、忠节;第二十一卷人物志一:先贤;第二十二卷人物志二:后贤;第二十三卷人物志三:孝友、忠节;第二十四卷人物志四:列女上、列女下;第二十五卷人物志五:行谊、隐逸、耆寿;第二十六卷人物志六:流寓;第二十七卷杂志一:祥异;第二十八卷杂志二:轶事;第二十九卷杂志三:考订;第三十卷杂志四:诗文补遗。全志条目清晰,内容丰富、考证翔实。《新修潼川府志》仅舆地志一门便达15万字,其中山川、津梁、堤堰、祠庙、寺观、冢墓、古迹、金石皆重点记述。又以山川古迹、寺观金石为最,搜罗宏富,傍征博引,多所考证,并附之具有代表性的诗文辞赋。金石中所载不少碑记实属难得的珍贵史料,如宋《潼川府儒学碑记》、《涪城县社坛碑》等。人物门亦是收载备细,亦约15万字,唯嫌列女、耆寿等太过繁琐。《新修潼川府志》再就是杂志门所载各种天灾人祸、遗闻轶事、旧史考订等史料亦颇有价值。由于四次纂修的府(州)志,再加上所属各县县志,为民国以后纂修县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故而民国年间三台等原潼川府所属八县的志书,无论是纂修还是刊印,质量都较高。
该《新修潼川府志》今存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
地方志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推动地方文化的研究、促进地方文化交流、增进地方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方志,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方志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承载着一个地方的记忆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