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地方志,民国《西昌县志》十二卷・首一卷,郑少成等修,杨肇基等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郑少成,四川乐山人,民国二十九年(1940)任西昌县县长。杨肇基,字启周,西昌人,日本大学毕业。民国十四年(1925),本县清末拔贡傅光逊(字让三,日本宏文学校毕业)便继光绪旧志续修县乘,但未能竟其事。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县人杨端宇等为之修订。民国二十六年(1937),本县清末举人康敷镕再次踵事将原稿加以删订,仍未付梓。殆及民国三十年(1941),郑少成和县文化协会方延请时在成都的杨肇基返里主事总纂,取历次所续修之志稿重新考订、补正,历十月而成书,翌年付之铅印。
此《西昌县志》分十二门一百二十余目,50余万字,记事颇为详尽,为质量较高之旧县志。地理门之山脉一类中对本境之牦牛山、木托长山、北山、大黄山、螺髻山等方位、走向、特色、山中名迹胜景、关隘、特产、山中居住之少数民族等无不备载。河流类之大箐河、安宁河、怀远河等亦如此记述。对本县各地泉池、塘堰等水利建设则列表详载之。产业门重在本境特产,如以登山著称志建昌马、深山中之虎豹、县西大雪山所产之牦牛、邛海之渔业、全县各地产腊虫及制腊工艺等,对各种副业和手工业亦详为录载,其史料价值颇高。食货所载详清末至民国年间新设之烟、酒、印花等各种捐税的征收。政事门于民国改元后新之机构、新开办之事业和县乡议会、党务、三青团、农会、工会、商会、教育、各种公益事业、慈善等史料收载比较详尽。教育中多记新办的县、区、乡、保小学、边民小学、县中学、女子中学、省立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专科学校、社会教育等开办日期、经费、地点等情。武备门详载西昌地区派驻之军队、屯垦、剿匪、团练、保甲以及境内土司分布等史料。兵寇门首记清同治元年(1862)、二年间石达开率太平天国义军与清兵大战于大渡河而被镇压之史料。其次为辛亥革命后川滇边地军阀混战。再次为民国二十四年(1935)三月至十月中国工农红军强渡金沙江,攻会理、陷德昌,北进西康地区之经过情形。颇具史料价值。另外还收载了自汉代迄民国的二千年间历次镇压、平定少数民族起义、叛乱的史料,目之曰不夷纪实。其中又详于清末民国初对大、小凉山彝族的用兵、平叛。最后专设“夷族志”一门,详载宁属地区之西番、僰人、摩些、路鲁、鞑靼、T苗子、渔人、猓猡等各种少数民族之历史沿革、部落、语言文字、历法、巫术、生活习惯、奖惩、职业、打冤家等史料,对于现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各种少数民族的历史、分布、生活习牲、语言文字等,皆作了深人考察和详细记载,可谓集彝族史料之大成。艺文门约8万字,先载邑人著述书名、提要,再列诗文,以傅光逊《上滇军某军长青》、《烟坪记》,邑人何成瑜《火把记》以及明万历中邑举人马中良《咏螺髻山记》等较有价值。卷首之舆图改为测绘图,而八景图、六鸟胜图则为工笔山水,绘刻精良,各图附有光逊题诗。
该《西昌县志》今存民国三十一年(1942)铅印本。
县志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通过对当地传统文化、民俗习俗等内容的记录,县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