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地方志,【乾隆】《乐至县志》(八卷·首一卷)清张松孙修,叶宽、雷懋德等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张松孙,字雅赤,号鹤坪,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监生出身任河南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市)河务通判,乾隆四十八年(1783)由河南开封府同知升任潼川知府。乾隆五十四年(1789)迁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知府,历官三十年。参见“【乾隆】中江县志”条。叶宽,字文台,安徽桐城人,监生,乾隆三十八年(1733)任乐至县知县。雷懋德,陕西凤翔人,贡生,潼川府草堂书院掌教。叶宽《序》曰:“公余,阅郡志后,取属邑志纵观之,意未惬也。次及乐阳志,慨然曰:潼于川北,自昔称盛,乐至亦名胜地也。普水沦涟,砚山岚翠,风景依然,而以莱公一代伟人,县志仅载盘谷空名,未详行事,其他名存实亡,湮没不称者,可胜道耶?为掩卷太息者久之。未几,以行部经临乐邑,见夫山水灵秀,士民安堵,四顾踌蹰,摩掌古迹,则又色然喜,谓八邑风土,普州而外,次推乐阳,民淳俗厚,不可以僻小而略之。宽迎谒道左即殷然以采访为指授。旋郡后,爱进属吏而告之曰:予守是邦,八邑皆梓属也,若但修郡志以提其纲,而以所属邑或修与否,听其所为,致使目之不张,可否?于是,筹设志局,定以章程,札示往来,殆无虚月,至乙已冬,府志成,颁发下县,窃见夫繁称博引,取精用宏,凡持论叙事与诗古文词,矞矞皇皇,原原本本,若沧海之纳江河,汪洋浩博,浑无际涯,而溯其支派,原自攸分也。若泰山之视培接,散布森罗,不可纪极,而想其位置,则本天然也。继修三、射、蓬、安而后,次及乐阳,而于前所指授采访者,盖索之弥奢焉。惟是乐邑民情淳朴,不尚浮华,孝义节烈之行,人物诗文之士,僻而不彰,宽虽莅任十有余年,才识短浅,见闻未广,遂遍谕乡香及缙绅世族藏书好古之家,使各以其事闻。即名山古刹,断石残碑,分命邑之广文及尉亲往抄录。宽虚心审酌,参以平日所征信者,续送郡城志局,聿观厥成,厘为八卷,虽其文与事较详于前,而别类分门,体裁悉本郡志,昭画一也。夫古今之山川人物及礼义政治之美,忠孝廉贞之行,当时则荣,迨世远年湮,迟之又久,有待于时之一至,而风声义起,犹足为有心者表章论断之资,然后一一焕发其精华,以长留宇宙间,而在人终莫之能闆。乐至杨令之为志,垂六十年,览其迹者,暗淡无奇,几有不醇不备之病,斯时不得其人以踵前事而增益之,则亦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所关匪细。今恭逢郡伯抱经济之才,有高卓之识,优游敷政之外,肆其余力,综一郡八属旧志,不惮勤劳,咸出一手,亲为裁定,而千秋不朽之盛业,一旦皆相继成书,稽前引古,参互考订,靡不曲折详尽,求诸古人著述中多而能精者,未尝有也。乐阳旧志,原逊于他邑,今一经润色,文采缜密,灿然改观,……至于愈远而弥新,推之潼属各新志,当亦如是,此固潼属各邑之幸,而实乐阳一邑之尤幸也。”乐至县旧属潼川府,张松孙在开修府志之时告知叶宽编纂邑乘事,叶宽乃召集县中人士采访搜集,邀懋德前来总事编纂,自己亦亲手监订,于乾隆五十一年成书付梓。其编纂体例一依府志例,唯较府属其他七个县的志书简略。《乐至县志》分为土地、人民、政事三部二十四门,约7万余字。各门类中间附有关图绘,如山川、古迹、学校等。不设艺文门,诗文辞赋均附相关之门类中,除旧志所载者外,增人张松孙、叶宽等人的诗文。此《乐至县志》以山川古迹、职官人物、田赋仓储等门类记述略详且较有价值。该《乐至县志》今存乾隆五十一年(1786)原刻本。
地方志的编纂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不同地方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通过地方志的编纂和传播,可以展现出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推动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地方志也可以促进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