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州地方志, [民国]《巴安县图志》刘赞廷编。此志分二十一门,约4.2万字。沿革门所附巴塘土司家传、汉代歌诗、改土归流缴土司印等文件约7 000字。赋税门记载最为详细,达1.4万字,多系宜统三年(1911) 粮册,分东、南、西、北、中五路-村一寨逐一详记,太过琐屑。记事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 傅德全驻此地教种花生、棉花、瓜豆等农作物。其次是乡镇门,约6 000字,详载全境五路保正村长及各村户口数,附以“保正村长章程”。矿产门附录关于开办陶器厂之文版约3 600字。合以上四项,共3万余字。方位、治所、山川等门类记载,县城踞小巴冲、巴楚河二水合流处,地方平坦,民国元年(1912) 方筑土围墙而分设四门,城内设有学务、收支、邮政、电报、矿务、垦务、车务、文报、招商、官药等局所;训练、工程等处;保正、西狱等所;制革、砖瓦等厂;农业试验场、孤儿院、小学堂等。还开设有美国医院、天主教堂、清真寺及各种寺庙。不亚于内地城市。宁静山峭壁崇峰,高挥云汉。东源之水人金沙江,西流之水入澜沧江。人民沿水而居,百里平源,山水秀丽,绿叶黄化,- – 风景区也。地质、化果、森林、鸟兽、药材等门类记载,本竞地方沃野,为西康产粮极富之区。城内有牡丹、芍药,大迦山产山茶、木桃,木桃开花时- -树万朵,奇花也。沿江- -带多水果,以核桃最多最好。农业试验场教种之南瓜、莲花白均重二十余斤。英、法、美、德等国传教士带来花果亦多,橘柑肉肥皮薄而蜜甜。谚云:“内有苏杭,外有巴塘”,形容花草、物产、景色之繁盛而秀丽也。森林资源丰富,民国七年有洋富商张某经滇督唐继尧介绍到巴安调查,拟投资开办木厂,木材借江水运至重庆、汉口、上海等地出售。此开发西康财源以富国之举,惜因藏乱而未成功。境内鸟兽颇多,有山猪- -种,两胁生翅,黑白色,翎长尺余,不能飞,性纯能养,肉肥味美,一奇珍也。江河中产细鳞鱼,大可十余斤,食之味美,名肉鳞鱼。全境皆产虎骨、豹骨、鹿茸、鹿胎、鹿筋、麝香、熊胆、虫草、知母、贝母、黄耳等名贵药材,黄耳极佳,大迎山麓年产数百斤,效同银耳。教育门载清光绪末改土归流后开办官话小学堂,宣统二年又设立初等师范学校,民国改元后更为初级中学,中学前三期毕业生考人各类大学者达数十人。数十年以来,中、小学生毕业人数连数千人,文化教育事业甲于全康。今存民国稿本(藏重庆图书馆),1962年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油印本。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地方志编纂的重要工具。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地整理、存储和传播地方志的内容,提高地方志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可以为地方志的跨地域、跨时空的研究提供便利,促进地方志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