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广东省江门市地方志
书名:民国潮连乡志
卷数:七卷首一卷
作者:卢子骏纂
版本:民国三十五年香港林瑞英印务局铅印本
格式:彩色高清PDF电子影印版
大小:20.78 MB
页数:364页
有一说法,明代至清代中叶,潮连是这一带的中枢而不是江门圩。查清道光县志《图说》,潮连一乡多达2圩7市:大纛圩、豸尾圩、茶圩市、芝山市、半巷市、百岁坊市、芦鞭市、南厢市、北厢市。又《潮连乡志》卷二“豸尾圩”条记:“在豸尾近海处。帆樯云集,市肆数十,逢一、四、七日为圩期。黎明则商贾辐辏,凡牲畜果蔬等各货,罔不毕集。”然而,由于江门圩水陆交通更优越,又有县城就近依托支撑,后来商贸发展更快。乾隆十九年(1754年),有人提出“因江门地更冲繁”,将潮连巡检司改驻江门,但吏部议准两广总督班第的上奏,潮连司仍驻潮连,将新会县丞移署江门。(据《清实录》) 尤其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将江门辟为通商口岸后,“自光绪末,商业移至江门,而豸尾圩遂零落矣”。历史上新会盛产夏布(即葛布),“新会细苎”颇有名气,清咸丰年间至光绪中期,潮连夏布生产鼎盛,后因江门口岸开放和洋布涌入,生产难以为继。
通过梳理1947年《潮连乡志》和2014版《潮连志》,可以惊讶地发现,潮连的历史浓缩起来,就是一部潮连人民与台风、水患、瘟疫、旱灾、饥荒、社贼、流离等苦痛搏斗的发展史、团结史、奋斗史。同时,在沙田开发、建祠敬祖、兴学办社、整治堤围、修桥铺路、游子寻根中日渐成长,使昔日孤岛变成今日明珠。
地方志的内容通常涵盖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等方面。通过地方志,人们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行政区划、地理特征、人口情况、产业结构、文化传统等重要信息。地方志的编纂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文化学等领域的专家参与,以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