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广西省桂林市临桂区地方志
书名:光绪临桂县志
卷数:全三十二卷
作者:清吴征鳌修 黄泌 曹驯纂
版本: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刻本
格式:据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文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189.35 MB
页码:1469页
广西省桂林市临桂区地方志,中国大规模有组织编修地方志从隋唐开始,唐代朝廷规定编修志书的期限和办法。宋代朝廷设立志局,皇帝多次诏修志书,修志书形成传统。如果一个地方官没有修志或编修志书不及时,就会被认为失职。元代编修地方志属稳步发展时期,编修志书的年限、形式、内容和体例多承袭宋代。明代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下令编修一统志。永乐十年(1412)朝廷颁布了《纂修志书凡例》。由于朝廷三令五申修志书,全国各地编修地方志工作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明代所修地方志达到2892种。清代方志的编纂与研究进入了鼎盛时期。曾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为编纂《大清统一志》,每次在纂修前,都令各省、府、州、县编修地方志,并三番五次督促各地按时进呈,不得有误。雍正帝还令根据志书编修的好坏,给予奖惩,并规定省、府、州、县志书每60年重修一次。
临桂县于公元前111年冬建县,是桂林地区乃至全广西最早建县的县份之一。但临桂县编修的《临桂县志》却直到清嘉庆七年(1802)才出书。而附近的县,比临桂县建县晚、地域小、人口少,但都比临桂县出志书早。比如解放后并入临桂县建于五代后晋(943)的小县义宁县曾于明代成化、正德、嘉靖年间3次纂修《义宁县志》,比《临桂县志》早360多年问世。《灵川县志》《兴安县志》《全州县志》《灌阳县志》《恭城县志》《平乐县志》《荔浦县志》都是明代时成书,《阳朔县志》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成书,《永福县志》于嘉庆五年(1800)成书,也分别比《临桂县志》早129年和2年成书。临桂县修志工作滞后是不争的事实。
临桂历史悠久,名人荟萃,2000多年来临桂有“桂郡首邑”之称,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处于桂郊各县之前列,人才方面尤为突出。自唐乾宁二年(895)赵观文廷试第一,为广西考取第一个状元起,至清末的1000多年间,广西共有9人中状元,临桂就有5人。宋代、明代、清代广西进士及第747人,临桂县有242人,占近三分之一,高居各县之首。在整个中国科举史上,三元及第者也只有13人,县人陈继昌就是三元及第之一。临桂人在中国科举史上所创造的奇迹,为临桂人引以为自豪。这样的成绩,与中原地区的古县、大县、名县相比,也毫无逊色。
临桂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多种文献典籍名于后世。根据《临桂县志》和民国年间临桂县文献委员会所辑资料记载,自唐代至民国初年,临桂县人的著述结集出版共有200种,其中经部9种,史部20种,子部17种,集部154种。这些著述,体例凡多、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甚高。
清嘉庆三年(1798),临桂县知县蔡呈韶筹备修县志,由“工诗擅词,史识丰富”,著有《九芝草堂诗存》等诗作的县籍人士朱依真任编纂,聘请主纂谢启昆《广西通志》的修志专家胡虔为审订。嘉庆五年(1800),蔡呈韶离职,金毓奇继任知县,继续编纂《临桂县志》,前后费时五年,终于在嘉庆七年(1802)付梓。
光绪临桂县志三十二卷,全书分为蠲恤、星分、禨祥、气候、疆域、沿革、山川、沟洫、坊巷、村圩、户口、风俗、物产、城池、廨署、学校、田赋、积贮、盐法、兵制、驿站、关梁、古迹、艺文(书目)、秩官、选举、宦绩、迁谪、人物、烈女、流寓、仙释、兵事、杂记等,共三十五门,光绪临桂县志体例颇为完备。于卷首附有县域总图,四郊乡村,分东、南、西、北绘图。主要的村落、山川、道路、关堡、渡口、桥梁均给予注明。光绪临桂县志志书的正文对山川的记述很详细,对学校、古迹、艺文(书目)、秩官、选举、宦绩、人物等部分也较为详细记述。同时增列前事部分,追溯源头,使读志用志者对于临桂历史的变迁、人文之盛衰以及风物土宜,文献掌故,可得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光绪临桂县志在排版上每条记载均以方框标出条题,极为醒目。光绪临桂县志书中引文编纂者注意保持每段文字的完整性。光绪临桂县志对各处山水名胜的摩崖石刻之大量有关桂林的诗赋文篇收录入志书中,以弥补百余年来文字狱所造成的损失,则又反映文字狱余悸犹存。而其艺文(书目)部分,仅收桂人之著述,不录他县他省人士有关桂林之著述,则未免囿于地域之见太甚,使人有偏狭之感,且使有关桂林之文献未能全面反映出来,甚觉可惜,亦为其体例未尽善之一例。在此基础上,光绪六年(1880)增修《临桂县志》。光绪三十一年(1905)复增修此志。
县志的编纂需要注重信息的全面性和权威性。编者需要确保所记录的信息全面、准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