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地方志
书名:同治苍梧县志
卷数:全十八卷附首一卷
作者:清蒯光焕 李百龄修 罗勳等纂 黄玉柱 王鈵绅续修 王栋续纂
版本: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格式:据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文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192.71 MB
页码:775双页
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地方志,清同治版《苍梧县志》由李世瑞之玄孙、长芦盐运使司盐运使李百龄捐金主修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李自长芦解官回梧州后,思承先祖之志,倡捐千金,请知县蒯光焕监修,聘临桂孝廉唐他山、苍梧孝廉罗铭竹任主笔,开始编修县志。不久,李百龄辞世,唐他山辞职赴京应试,罗铭竹也因病辞去,编zuǎn工作陷于停顿。后同邑人推举孝廉严寅恭接手续修。严接手后不久,又值军兴事耽延,只好携卷回家中考证史料,补辑时事。经两年努力,终于清咸丰初年脱稿,又因咸丰兵燹,未能及时付梓,书稿遗给李百龄次子、附贡生、武宣教谕李璲(亦荀)保存。同治十年(1871年),临桂人、云南候补知府王栋客居梧州。李璲 请王栋执笔修改补(续zuǎn),于十一年完稿,后由当任知县王炳绅作序,十三年正式出版, 流传至今。《苍梧县志》从李世瑞于清乾隆元年 (1736年) 续zuǎn出版后,至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李百龄续修,时间相距110多年;由清道光二十八年至同治十三年,时间相距26年, 历经5任知县任监修官,任前后采访、校理、分zuǎn、校刊及绘图的进士、举人、教授、学正、 教谕、训导各类生员共40多人的参与(其中包括李百龄兄弟子侄多人),《苍梧县志》才得以 成书出版。该书属于体例较为完备合理,记载较为尽详的唯一一本流传下来的县志。
同治苍梧县志体例结构,全书18卷约38万字,分12册装订。卷之首有5篇 序言。首篇为监修官、当任知县王炳绅撰写,名为“县志序”;次名为“原叙”,为清康熙 三十六年(1697年)知县刘以贵撰写;第三篇亦名“原叙”,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邑人李世 瑞撰写;第四篇名为“前叙”,为苍梧人严寅恭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撰写;最后一篇名为 “后叙”,为云南候补知府、前护迤西兵备道、临桂县人王栋撰写。这些序言,说明各自的 修志观和参与修志的经过情况,对了解编修该志艰辛的历程很有帮助。
同治苍梧县志序言后为“重修苍梧县志衔名”,次为凡例。该凡例十分详细,对该志所设篇目的理由、 编排次序, 都一一加以说明。于后又有“续zuǎn例言”,说明各志篇的增减变化情况。第1卷 图经, 包括全县图、城图、乡图、八景图、学官图,共22幅图;同治苍梧县志第2卷地域沿革表,包括时 代、县名、统属州郡、乡内古县地(附封爵表) ;同治苍梧县志第3卷职官表,对县内历代各官的设置、职 责、品位、俸禄,以及各任职官的姓名、籍贯、出身、任职时间均作具体的记述和列表;同治苍梧县志第 4卷选举表, 对历代苍梧县籍人士受到朝廷或高官荐辟为官员,进士、举人、贡举获选和授 官情况详加说明并一一列表;同治苍梧县志第5~6卷风土志,包括疆域、星野、气候、风俗(附节序)、山 川(附井泉、洲渚)、险隘(附陂池、桥渡)、厢里(附瑶疍)、古迹(附冢墓);同治苍梧县志第7~8卷建置志 (上下) ,包括城池、公廨、坛庙、楼阁(附亭台)、坊表、佛寺的修废举坠情况;同治苍梧县志第9~10卷 食货志,包括田赋、仓储(附蠲恤)、杂税(附矿厂、厘厂)、盐课、物产等等情况;同治苍梧县志第11卷学 校志,包括学宫(附书院、社学)、典礼、学制(附经费)种种修废举坠情况;同治苍梧县志第12卷兵防志, 包括兵制(附俸饷马桩)、营垒(附较场)、驿站(附巡船)、军装(附屯田)等情况;同治苍梧县志第13卷艺文 志,分经、史、子集(附金石),主要为历代苍梧籍人士、驻守梧州(苍梧)各类官员以及客居 梧州(苍梧)着名人士的着作目录、作者简介、书目出处,金石方面主要为各类文物、题字碑 刻;同治苍梧县志第14卷宦绩传,谪宦、流寓传,其中宦绩传为历代在苍梧郡(广信)、梧州府(郡)境内任 职的外省籍各级官员的政绩、事略;同治苍梧县志第15~16卷人物传,其中第15卷主要为苍梧县籍着名人 士的传记,以及所谓忠义人士名录;同治苍梧县志第16卷列女传、节烈传、寿考传、方伎传、仙释传;同治苍梧县志第 17~18卷外传记事以及杂录,记述历代在苍梧县境内发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政治、军事、经 济等大事,以及各种传闻逸事。需要特别说明的,同治苍梧县志各志款目在记事之末除注明出处外, 还附有与款目相关的大量诗文、题记,与其他府志的体例有很大的差别。
县志的意义在于凝聚地方文化。通过对特定县级行政区域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内容的记录,县志展现了该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凝聚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