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州乘一览
八卷(清)汪嶪撰清乾隆稿本;抄本;民国29年(1940)南通文献征集会铅印本。生卒年不详,字峙云,一字巢,原籍安徽,康熙间迁居通州(今南通)。诸生,幼即工吟,屡试被放,益肆力于诗,著有《咏兰轩集》等。书中所设门目:卷1原始;卷2山川;卷3城邑;卷4祠墓;卷5园亭;卷6事迹;卷7各景;卷8物产。体例事以类分,横排纵写,以“一览”的形式介绍通州,亦志之变体。记事至乾隆43年(1778)。各类不设序、论,均紧扣卷题,开门见山,记述严谨。取材不沿袭旧志,注意对事物进行新的考证。其《原始》卷补充了《通州儒学考》、《市河考》等条目。其中《通州儒学考》,称“通之有学,志不载所始”。而其根据王应风的《儒学志》、陈尧的《重修儒学志》,对通州儒学的始末作了较详的记述。《山川》、《城邑》、《事迹》、《物产》各卷特详,给人以展目即能领略通州端倪之感。《物产》目记载了古通州特产如糯赶青元麦、军山宝珠茶、猴头竹、市河银鱼,及明代通州名医陈实功专治背疮草药沧浪草等。其中的《草类》,对草棉的下种、病虫害防治、拾花、纺纱乃至织布,以及“秋日闽粤人抵通买花衣,巨艘千百,皆装布囊”等等,都有记述,则不但为草棉的种植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经验,而且还反映了古通州商贸繁荣的景象.《用物》目记载的宋代澄泥砚,具有能发墨,水不涸等特点。这些记述,多是官修志书所没有的,从而起到了拾遗补阙的作用。
地方志的出版对于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方志的出版,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增进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地方志也可以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由网友自行上传分享,资料仅作原著读后感交流,其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不得用于商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售属于知识产权的纠纷,本站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此资源仅为搜集整理的劳动行为及服务器日常运营维护所需费用,不代表作品素材本身的价值,下载后请24小时内删除。请支持正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