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江西九江市永修县地方志
书名:光绪建昌县乡土志
卷数:全十二卷
作者:清谭鸿基修 吴士仁纂
版本: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
格式:原书原貌彩色高清PDF电子影印版下载
大小:48.16 MB
页码:181页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地方志,(光绪)建昌县乡土志﹐((清)谭鸿基修,吴士仁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鸿基,黔南人,特授建昌县正堂。士仁,邑人,高等小学教员,廪生。“学部札催修乡土志以备编蒙学课本,其用意至为深远”(谭序),“建昌县志凡四修,日久板佚,且咸、同以前之撰著,一切新文明均未输入”(吴序),此为修本志之原委、动因。本志在体例结构和门类设置上,依县志凡例则吐弃新知,依部颁乡土志例目亦未为完璧,兹特熔二者为一炉,体例即斟酌二者之间,是为此书分门之宗旨。凡部颁乡土志例目所有及县志所当存者一并收入。光绪建昌县乡土志共十二卷、首一卷,图另订二卷。建昌分八十六区,一区绘一图以外,还有总图、县治图、山水各图。“地非图不彰,图非说不显”,一图附一说。光绪建昌县乡土志取材于县志者十之四,取材于采访者十之六,是为光绪建昌县乡土志之原料。有宜列表者即于每门中斟酌列表,篇终则参以按语。光绪建昌县乡土志编者遵编书局认定之地理、历史、格致三大端为方针,是故疆域、沿革、山川、古迹、建置皆地理类,职官、人物、政要、学制、宗教皆历史类,物产、实业皆格致类,合之为三大纲。光绪建昌县乡土志又细分为十二门、四十五目,分别为:疆域志,含广轮、区域、市镇、土著、客籍五目;沿革志,含县治、乡图二目;光绪建昌县乡土志山川志,含山脉、水源、圩堤、津梁附形势、气候五目;古迹志,含山水、遗址、墓塔、金石、桥庄、附名胜六目;建置志,含城堡、公廨、坛庙、寺观、坊表五目;学制志,含学宫、书院、学堂三目;光绪建昌县乡土志宗教志,含孔教、释道、风俗三目;物产志,含植物、动物、矿物三目;实业志,含农业、商业、工业三目;等等。有光绪三十三年刻本。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地方志,永修古称艾地,秦隶九江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海昏县,为建置之始。(县治设今吴城镇芦潭西北1千米处)
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废海昏,移建昌居焉”,改称建昌县。(县治在今艾城)
元元贞元年(1295)升建昌为州。
明朝改称建昌县。
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四川建昌道同名,改为永修县,因境内修水得名,取意“泮临修水,永受其利”。永修地处江西省北部,隶属九江市,南临南昌、北接共青城市、东濒鄱阳湖、西倚云居山,自古有“海昏秀域,人杰地灵”之美誉。
县志的编纂是对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对地方文化遗产的记录和整理,县志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