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洛阳县志(清)嘉庆十八年(1813)刊本,六十卷。
河南省洛阳县志(嘉庆 民国石印本)魏襄修,陆继辂纂。襄,大兴籍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进士,嘉庆十七年(1912)来任知县,此前为永宁知县。继辂字祁生,阳湖举人。魏襄出身于文化发达之邦,出知洛阳名区,颇有怀古幽情,乃延其同乡陆继辂为总事,领阳湖、山阴一带文人十余人,修成此志。
此志卷秩浩大,六十卷为:一皇德记,二巡幸记,三沿革记,四星象记,五舆图记,六土地记,九山川记,十帝王记,十一后妃记,十二大事记,十三拾遗记,十四格言记,十五旌异记,十六宫殿记,十七坛庙记,十八至二十一冢墓记,二十二伽蓝记,二十三名园记、二十四风土记,二十五物产记,二十六至二十八职官表,二十九至三十选举表,三十一官品表,三十二官阶表,三十三户口簿,三十四会计簿,三十五灵徵志,三十六学校志,三十七沟洫志,三十八第宅志,三十九衙署志,四十营建志,四十一异物志,四十二经籍志,四十三儒林传,四十四道学传,四十五名臣传,四十六忠节传,四十七孝义传,四十八文苑传,四十九武功传,五十良政传,五十一逸民传,五十二艺术传,五十三贰臣传,五十四循吏传,五十五寓公传,五十六至五十八列女传,五十九金石录,六十序录。
全书分为记二十、表四、簿二、志八、传十四、录二,六种体裁,五十门,如此宏大,然犹未尽。据魏襄序云:“别辑《洛下征文录》若于卷与志相辅而行”。但今已不见,亦不见于书目著录。
详古略今为此志书的一大特点。土地记上中下三卷,前二卷描述古代洛阳作为京都时的规模和建置。宫殿记、坛庙记、冢墓记、名园记、第宅志、帝王记、后妃记几乎全是辑古之作。其它各门均从古至今依次记载,多有详古略今的倾向;即如物产记亦以因古为要务。惟户口簿、会计簿、学校志、沟洫志是以清代为主。
搜奇钩异为本书另一特点。星象记,记载了从汉景帝元年至元顺帝至正十六年间特殊的天文现象,其中日食八次,月食一次,香星六次,是有价值的资料。施异记自河出图、洛出书始直叙至明崇祯间李自成农民军陷治时,明福藩殿基下响如牛吼,掘地数丈见大鼎一事,荒诞离奇,所谓天示异象。灵徽志即所谓“天人感应”,即一般志书中的祥异目。其中多有水、旱、震、蝗等自然灾害的记录。异物志则纯是异闻奇事,犹如干宝的《搜神记》。以上诸内容,一般修志者往往忽略。此志修纂者不厌其烦,条分缕析,区别类目,汇集整理成卷,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与以上几门迎异的大事记,专记载人文历史,如兵事、政事、社会活动等;拾遗记由周平王东迁到明隆庆二年的估谊会,属野史一类的汇辑,可看作大事记的补充或附录。格言记多出自《名臣言行》、《吕氏蒙童》等,于志书无关紧要。
此志书除原刊本外,民国5年(1916)洛阳县知事曾炳章曾重校印刷,为石印本,流传较广。
本书见《清史稿?艺文志及续编》、《贩书偶记》著录。
县志的编纂是对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对地方文化遗产的记录和整理,县志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