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地方志, 余姚六仓志 四十四卷首末各一卷 (民国)杨积芳纂 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
《余姚六仓志》系杨积芳总纂。是志开局于民国戊午二月,稿骏与民国己未冬。印行于民国庚申冬。
“六仓之名因盐而始”。
仓即盐仓,原系贮盐之所,复又引申为征收盐课丁税的单位。明弘治以后,盐课丁税的征收单位改仓为团,这样仓就逐渐演变成地理区域概念。
“余姚六仓”一般是指代余姚县北部海隅,包括属于石堰场管辖的埋上仓、埋下仓、柏上仓、柏下仓、梁上仓、梁下仓。
清康熙《新修余姚县志》卷二“石堰场盐课司”条下夹注称:“埋马仓在梅川二都埋马市之南,柏山仓在云柯二都柏山,梁堰仓在孝义一都之梁家堰,并有廒一十八间。
永乐十八年罢,景泰三年重建。弘治以后,听灶输价,诸仓遂废。”只及埋马、柏山、梁堰三仓,无所谓六。
六仓幅员相当辽阔。旧余姚县有十五个乡,六仓之地涉及七乡;民国初年设立自治乡,全县一共有四十四乡,六仓要占到二十一个,将近总乡数的一半。
六仓为余姚场辖地。其东曰三管、输粮、鸣鹤、明弘治间分割,古亦六仓也。自煮盐改晒以来,越民侨居于此者, 蚁聚海滨,盐丁主客之争纷呶不已。昔人议编仓志,慨乎言之以无米之炊,巧妇所难,故有意思而不成事实者久仅十之一二。大率累经兵燹,丁规铁板印本无存,考证乏术,此亦编志者所无如何也。夫两浙盐灶成规,重辑于嘉庆六年,为书一百卷,六仓旧制详载靡遗。仓内私家藏本皆由斯摘抄而来,余维书奉胜朝谕旨纂刊编访,省坦各藏书楼迄无存者,为一憾事。顾当斯志未成之初,虑者谓场署旧在石堰,则划区难;文献等诸杞宋,则征实难。余曰否否,以场辖为经,以乡界为纬,仓境在是矣。本各祠谱谍之所登而证诸县志、临山、东山、浒山各志,则言之有物矣。纪事仿诸书,采风仿诸诗,直笔仿诸春秋,体例具存,用以资将来之掌故,何莫非儒生分内事耶?延汀宿儒操觚,治此分门别类,二载告成。夫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世远而闻见因以不齐,三传所以多庞也。太史公成一家书,而年表与本纪之年、世家与列传之事或自为牴牾者,亦尚有之。然则集数人而蒇事者,其舛讹挂漏不免为通人硕士所讥,当不少矣。愿后之人续而正之,兹特备輶轩之采风,为一方之纪事云。
1920年编定,时任余姚县知事陈赞唐作序,共44卷,是本馆收藏的乡镇志之珍品。
县志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通过对县志的研究,可以促进地方文化产业与国际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