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地方志,盖平县志PDF高清版影印本下载,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铅印本 石秀峰,辛广瑞修;王郁云纂 民国十九年[1930
现存盖州最早的《县志》是两卷抄本,传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盖平知县骆云编纂。到了清朝末年,这个手抄本已经残破不全。
三十四年(1908年)盖州名士沈庆飏(字羹唐)时主学政,有意在残本基础上加以补充,编辑新的县志,但未见成书。
民国八年(1919年),章运熺就任盖平县知事。他认为旧有残本“错落不足以供参考”,于是聘用前清贡生崔正峰和秀才郭春藻编写县志。经过数月编写,两册《盖平县乡土志》于次年五月石印出版。终因仓猝草创,内容难免简陋。
民国十七年(1928年),省里又有征调县志的命令,既有的两册已不足以塞责。
当时的县长石秀峰聘请盖平县前清举人王郁云为主任,委任第二科科长于晓邨任编辑,管内八个区的区长任调查,重新着手编写。但因辖区机构变更,时经半载,调查资料一无所得,执笔落空。而于晓邨也随石秀峰调任辽阳。县志编写工作完全搁浅。这时已是1929年春天了。
接任盖平县长的是辛广瑞,他对县志的编写工作十分重视。重新聘请王郁云为“总纂”,加聘原第一区区长、前清秀才胡兆庚(字跃西)为“襄纂”。
王郁云,字诏林。他是清光绪辛卯科(1891)举人。到1929年,盖平的清代举人只有两位,另一位是己丑(1889年)恩科举人丁孝虎。而丁孝虎一直不在盖平,王郁云则在当乡可谓硕果仅存了。王郁云无法推诿,乃聘用李桂仿先生为编辑,重整旗鼓。
李桂仿(1888-1939),字芝馥,号佛生。中国早期新闻工作者,曾在德文报纸《青岛新报》任编辑,又在日本人办的《大青岛报》当记者。1928年5月3日,日本制造“济南惨案”,残忍杀害山东交涉署交涉员蔡公时及交涉署全体职员,又在济南城内屠杀害中国同胞一万七千余人。李桂仿先生以新闻记者的良知,愤然去职还乡。
桂仿先生的父亲李伯珍(字子星)是盖州最早创办新式学堂的教育家,与王郁云是好朋友。王郁云当是李桂仿的长辈。受王举人诚请,于公于私,桂仿先生都义不容辞。正如他在《盖平县志》序言中说的:“公为先君旧雨,视余有如子弟行,加以推诚之雅,又非尽出私交之笃。”
这是一项薪资微薄又十分辛苦的工作。桂仿先生深知修志工作的重要,每条每目都反复核对,认真考证。经过一年多起早贪黑的奋战,终于完成了包括舆地、建置、职官、政治、教育、选举、财政、交通、人物、礼俗、宗教、实业、物产、兵事、慈善、艺文等志,加以卷首和志余共18卷、106目的《盖平县志》。为盖州留下了一部较为完整的乡土志文献
李桂仿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书中屡屡提出:“列强环列,虎视眈眈,日事殖民拓土之侵略”;“父老兄弟,亦当各本爱国精神,振作兴起,勿使桑梓敬恭之地,祖宗丘墓之乡,或沦为异人豢马场也”;“知中国大有人在,不仅消其觊觎反侧之私”等等,皆具有浓厚的反帝爱国思想。
最后这版《盖平县志》是民国时期一批爱国爱家的知识分子为家乡编纂的一部重要文献。
《县志》中,关于人物,桂仿先生有这样一段话:“本善从长之义,益勖其希进贤良之志。”可偏偏盖州还是出了一些汉奸,桂仿先生当年同窗好友竟有出任伪大臣者。先生绝不与这些人为伍,索性以行医为业,清贫度日。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注重与当地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的合作。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是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可以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专业指导,促进地方志的质量和影响力提升。